我為何開發與使用HIGRACE ZERO GND濾鏡 拍攝風景
光是攝影的原材料,也是攝影工作者的語言。
GND系統只要透過LCD就能預視效果,無須反覆性的拍攝與檢查,節省許多不必要的時間浪費;(這幾年無反相機所見即所得的特性,你可以即時觀察到插入GND的效果,並明確地知道我們會拍到怎樣的照片,再也不用在瞎子摸象。)
所見即所得加上GND系統的明顯效果即刻激發我們萌生更多的想法,快速變換角度、改變構圖,或者安靜等待一個美妙的快門時刻;甚至選擇縮時攝影與慢速快們。讓你更有多餘的時間觀察雲的流動與景物的變化,最重要GND系統幫助你我繼續保持提升照片品質與拍攝技巧的熱情!
固定機位的打卡式、集郵式拍照,如出一轍的拍攝角度複製、脫離了攝影的初衷,少了攝影者觀察與視角發掘,削弱了創作力。
數位相機越來越快速的更新換代,新買的相機很快就變舊,網路上大量文章與廣告,充斥著討論新機身性能、不同廠牌對比,卻不見對攝影作品的昇華與討論。
攝影師對於光線的控制與調整(操控)相機是最基礎的一門課程。熟悉你的機器特性與你手中相機培養的感情,其實會反映到你的作品,相機新舊只是功能多寡與否。
曝光時應該先選對測光模式,再決定光圈、快門、ISO,再透過調整光圈、快門、ISO三個數值來決定或更改曝光值!
如果在鏡頭前使用好濾鏡,控制光線、平衡光比拍攝良好照片。還可以利用RAW檔的動態範圍與可塑性,適度的RAW檔後製提升照片風格!
GND系統的拍攝使用,其實是有系統化的簡易流程!漸層減光鏡的使用方法 &正確觀念
對攝影家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能夠利用最佳的光線條件。
風景拍攝得好壞,各種物理濾鏡常常起到關鍵作用。善用濾鏡系統控制光線,對後期也有幫助,可以減少對照片後期製作的時間或依賴。
因為只有通過一些光學處理手段,我們能創作一幅勝過眼見景象,忠實呈現心目中的影像作品。
底片時代的所有的攝影師都必須學會攝影基礎、對焦技巧,善用構圖、學會正確曝光的技術。計算光與捕捉光是攝影的基礎,讓正好的光量在相機成像,是創作精美影像的首要條件。
光是照片的翅膀,是攝影技術或沉或浮,賴以依附的基礎。
底片攝影年代,可以利用暗房技術的減淡、加深來調整底片的明暗,但不能用這種方式來調整色彩的透明度,底片上的一切曝光都必須正確才能獲得好照片!拍攝底片的攝影師,拍攝時無法看到底片的成像,總是努力地設法在鏡頭前做足各項前置作業,仔細測光、等待適宜的光線、光比,按下快門,以求拍好,底片數量有限、不能浪費底片!
![]() |
| 攝影師必須知道需要多少"量"的光線,讓不多不少正好的光量在底片成像,這是創作一幅精美影像的先決條件。 |
底片攝影年代,可以利用暗房技術的減淡、加深來調整底片的明暗,但不能用這種方式來調整色彩的透明度,底片上的一切曝光都必須正確才能獲得好照片!拍攝底片的攝影師,拍攝時無法看到底片的成像,總是努力地設法在鏡頭前做足各項前置作業,仔細測光、等待適宜的光線、光比,按下快門,以求拍好,底片數量有限、不能浪費底片!
後製與前置
進入數位攝影年代,機身有包圍曝光、hdr、機身合成等等功能。數位攝影有許多後期軟體可以運用,但是!這些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處理照片。
很多人會認為沒有必要使用濾鏡,因為軟體後製就能取代濾鏡的功能。深入了解鏡片系統後,你會發現:濾鏡系統是風景攝影裡的重要部分!
很多人會認為沒有必要使用濾鏡,因為軟體後製就能取代濾鏡的功能。深入了解鏡片系統後,你會發現:濾鏡系統是風景攝影裡的重要部分!
濾鏡的運用控制反差也是一種光線的控制,濾鏡在鏡頭前幫我們把畫面的明、暗與光比拉近到合理範圍,CMOS能夠獲取適當的訊號,幫助相機捕捉和刻劃光線的質感,獲得更接近現場還原的照片,而且畫面裡的光線自然過渡,所有訊號連動,這些只會讓您的照片暗部更清晰,亮部更通透。後期過度處理的照片,不是暗部模糊不清就是雜訊畫質過差。
濾鏡在鏡頭前把光比拉近、減低反差,讓你拍到的更接近親眼看到的以外,可以節省大量後製的時間。使用"對與合適"的濾鏡拍攝,讓拍攝更加輕鬆,加上適度的Raw檔後製,絕對如虎添翼!(延伸閱讀:反差、何謂反差?動態範圍與反差的關係)
數位時代GND漸層減光鏡更有幫助
數位相機的"即拍即看"是攝影的一大躍進!底片時期任何人都無法在拍攝時得知照片的效果為何?要等到拍照完成沖洗底片,底片顯像後才成看到成果。拍得好不好?都要等到照片洗出來才知道,而且照片洗出來也忘了當時的拍攝參數。
相反的!數位攝影即拍即看的進步帶給我們攝影習慣上的巨大改變。前一張拍不好可以立刻調整參數拍攝下一張,立即改善影像、獲取進步。甚至!單眼相機只要透過LCD的實時預覽,(LiveView模擬曝光)尚未拍攝以前就可以預先知道曝光效果。而且近年來無反光鏡相機都以所見即所得的方法呈現相機cmos所見,更是如虎添翼!
相反的!數位攝影即拍即看的進步帶給我們攝影習慣上的巨大改變。前一張拍不好可以立刻調整參數拍攝下一張,立即改善影像、獲取進步。甚至!單眼相機只要透過LCD的實時預覽,(LiveView模擬曝光)尚未拍攝以前就可以預先知道曝光效果。而且近年來無反光鏡相機都以所見即所得的方法呈現相機cmos所見,更是如虎添翼!
以往我們都靠黑卡來控制反差
大部分的人使用的黑卡方式為體感測光,大多如:光圈縮到最小、ISO降到極低,先試搖一張,看照片再用手感調整搖卡速度,一直拚、一直搖,手不夠快的就再加上一片ND,運氣好的"感覺到、照片到,運氣差的就錯過一個日出。
👆黑卡流程圖
事實上!嚴謹的攝影師在搖黑搖前,會仔細測量天空與地景亮度的反差值,再調整參數到適合自己的快門速度來搖黑卡。黑卡技術刷完黑卡後經由照片檢視效果是否得宜,檢視照片後再調整參數或控制手感、調整速度,再刷、再看、再調,一直到影像拍好。(其實!這個過程已經浪費許多時刻,而且黑卡技術受到了限制,無法拍攝縮時攝影與慢速快門)
光線透過GND在鏡頭顯現的變化都可以即時觀察;甚至光線驟然突然變化時,只要適時地調整EV值或者更換鏡片就能讓影像的曝光更好。
所見即所得加上GND系統的明顯效果即刻激發我們萌生更多的想法,快速變換角度、改變構圖,或者安靜等待一個美妙的快門時刻;甚至選擇縮時攝影與慢速快們。讓你更有多餘的時間觀察雲的流動與景物的變化,最重要GND系統幫助你我繼續保持提升照片品質與拍攝技巧的熱情!
風景攝影不只是一張照片,而是個人感受與信念的產物!
風景攝影不僅在某一特定的情況下拍攝、工作,而且是要在現有的條件下,享受天地、感受天地,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能,拍攝眼前風景。
攝影師在任何狀況下都能正確地思考,而且是要在"現有與限有"的條件下,心態自若地、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能。
風景攝影裡常見的錯誤
拍攝風景時,常常看到錯誤的做法是:面對反差、沒有任何準備;認為機身功能很強,只要隨意地拍攝或者隨意地的包圍曝光,即使發現了光比的失衡,仍然覺得可以於後期調整、甚至合成。
即使發現了光比的失衡,仍寄希望於後期調整,這是攝影師致命的錯誤…!包圍曝光不是錯誤,但是把包圍曝光當成對抗光比失衡的首要方法是風景攝影師最大的損失。
其實!數位相機的功能再強、寬容度再大,忽略光的特性與攝影基礎觀念,拍得再多也無法拍到一張好照片。攝影的基礎是光,風景攝影的問題首要在於光比與反差,認識光、運用光、控制光是我們的首要工作。做好測光可以知道反差,進而使用適當的GND漸層鏡在光線進入鏡頭前控制反差、控制光線。
即使發現了光比的失衡,仍寄希望於後期調整,這是攝影師致命的錯誤…!包圍曝光不是錯誤,但是把包圍曝光當成對抗光比失衡的首要方法是風景攝影師最大的損失。
其實!數位相機的功能再強、寬容度再大,忽略光的特性與攝影基礎觀念,拍得再多也無法拍到一張好照片。攝影的基礎是光,風景攝影的問題首要在於光比與反差,認識光、運用光、控制光是我們的首要工作。做好測光可以知道反差,進而使用適當的GND漸層鏡在光線進入鏡頭前控制反差、控制光線。
現今的相機透過LCD預覽與曝光模擬便可即時顯示曝光值,畫面的明暗、反差可以預先顯示再LCD。在即時預覽下可以同時開啟曝光直方圖,可以更仔細的看到畫面裡的曝光值分布!(延伸閱讀:認識與了解曝光直方圖(Histogram),讓照片曝光更完美!)
所以!當畫面的明暗分布超過相機可以捕捉的範圍時,只要使用適當的GND漸層鏡,就可以看到效果!LCD的功能已經不僅止於檢視照片,透過預覽功能,在未拍攝前讓你看到拍攝效果,讓你拍得更好,而且好上加好。
事實上,濾鏡會讓你拍攝的更好!
濾鏡知識的學習與善用GND系統,除了讓你拍攝順利、順暢,讓你更輕易的駕馭光線外,還能快速地融入環境,提升你拍攝以外的各種技巧和能力,包括個人感官與感受的不同,包括在拍攝時有多的時間去感受天地變化、觀察景物、移動腳架、變換角度,攝影視野的發掘,攝影眼的培養和塑造,這些當下的感官體驗是後製軟體無法給你的,但是善用濾鏡可以。
而且最重要的是:攝影裡所有的前期準備工作除了了解拍攝模式P、A、S、M、熟悉各種測光模式的運用與如何曝光以外,還包括熟悉各種濾鏡運用的知識。
事實上,濾鏡運用得宜就會做得更好!
風景題材裡,景物中圖像的陰暗部分,提供的明度不是那麼的高,無法提供CMOS太強的訊號。使用GND漸層濾鏡減低亮處的光度同時給感光元件更強的暗部訊號,相對就能夠提升暗部的細節,讓暗部有更好的色調質感與更豐富的色彩細節。光是這一點就能輕易提高拍攝技巧與能力!
甚至有時候、有些場景,GND漸層鏡要反過來使用!
由0開始:攝影創作者駕馭機器而不是玩弄機器
從相機製造商的角度來看,只有把產品使用和操作流程做得更智慧、更簡單、更親近與更流程化。讓機身和鏡頭中的晶片、程式韌體幫你完成繁複的計算,才能降低使用者的學習成本和使用門檻,進而成為佔有大眾市場的消費品。
無可厚非的當今數位相機與數位攝影的進步,極大地拓展了攝影的方便性與可能性。無論在運動體育、野生動物、人像、時尚與星空等攝影領域,數位技術的進步除了擴大的攝影範圍,最重要的是也激發了我們巨大的創造力。攝影軟體在數位時代提供了更多元的拍攝創作可能性,星空、星軌與縮時攝影,接圖與環景都是其一!
![]() |
| 數位攝影的星軌已經不局限於一次性曝光 |
數位時代!大家能夠輕易地獲得到照片而忘記了一部分基礎的學習!
數位攝影跳躍式進步的同時,也造成攝影學習M型化現象!一部分過度的強調JPEG直出,忽略了RAW檔的重要性與RAW檔後製調控技巧,造成數位學習的羈絆而裹足不前;而另一部分過度依賴機身功能及修圖軟體,所有的問題都寄於機器功能與後製軟體處理。實際上攝影是由前置、拍攝與後製的結合!過度依賴機器功能與過度強調修圖軟體並不會增加攝影的深度,而把攝影侷限於JPEG,忽略RAW檔的重要性、跳過RAW的認識與後製,只會羈絆學習的過程與限制拍攝的能力!
固定機位的打卡式、集郵式拍照,如出一轍的拍攝角度複製、脫離了攝影的初衷,少了攝影者觀察與視角發掘,削弱了創作力。
科技與數位攝影的進步、軟體的大量湧現,提升攝影的便利,但是其實對拓展拍攝者的視域和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數位相機越來越快速的更新換代,新買的相機很快就變舊,網路上大量文章與廣告,充斥著討論新機身性能、不同廠牌對比,卻不見對攝影作品的昇華與討論。
攝影師對於光線的控制與調整(操控)相機是最基礎的一門課程。熟悉你的機器特性與你手中相機培養的感情,其實會反映到你的作品,相機新舊只是功能多寡與否。
標準曝光值不是正確曝光值
曝光時應該先選對測光模式,再決定光圈、快門、ISO,再透過調整光圈、快門、ISO三個數值來決定或更改曝光值!
![]() |
| 拍攝晨昏,當地面曝光值剛好時天空往往過曝 |
![]() |
| 拍攝晨昏,當天空曝光值剛好時地景往往欠曝甚至黑暗 |
如果在鏡頭前使用好濾鏡,控制光線、平衡光比拍攝良好照片。還可以利用RAW檔的動態範圍與可塑性,適度的RAW檔後製提升照片風格!
![]() | |
| 使用合適的漸層減光鏡,就能輕易拍到第景清晰而且天空不過曝的照片! 本照片拍攝使用RGND反向漸層減光鏡 |
測光表的標準曝光值是提供給您光量的參考,而不是照片的正確曝光值!A模式提供最簡單的測光功能,可以直接反應當時參數的標準曝光值,只要透過加、減EV就能調整照片的明暗,調整後觀看照片明暗、直方圖的圖形就能得到正確曝光值。
許多人認為A模式(光圈優先)缺少創意,M模式拍攝才是功夫,但是如果問:為何用M不用A,大部分的回答是用M才是手動拍照。反過來!如果你真的駕馭了你的相機,你會發現風景攝影裡的題材有95%甚至更高的機率,用A模式就能拍攝良好照片,遇上快門需要超過30秒的題材要用B快門而不是M模式。
何況拍攝晨昏時,光線不斷的變化!以拍攝日落來說:日落前陽光照耀大地、光線充足;日落後光線快速變暗。A模式可以快速的反應曝光,讓照片維持一樣的曝光值;M模式則是因為曝光參數固定而越拍越暗,除非拍攝者隨著光線變弱、自我反應不斷的調整曝光參數!
![]() |
| 使用B快門拍攝的4分鐘長時間曝光 (拍攝使用RGND 0.6 & ND1000) |
何況拍攝晨昏時,光線不斷的變化!以拍攝日落來說:日落前陽光照耀大地、光線充足;日落後光線快速變暗。A模式可以快速的反應曝光,讓照片維持一樣的曝光值;M模式則是因為曝光參數固定而越拍越暗,除非拍攝者隨著光線變弱、自我反應不斷的調整曝光參數!
而何時用該用M與何時不能用A呢?最基礎的答案是:拍攝使用黑卡技術就要M或B不能用A、、、、。
前期控光 or 後製
底片時期拍攝的都是大量的正片或負片,而數位時代拍攝"RAW"檔永遠都是學習攝影的最佳起點。RAW檔紀錄的最多的照片資訊,為什麼我要還要用濾鏡平衡光比拍攝風景,而不是用後期處理完全替代呢?"
對我而言,有三個原因:
- GND濾鏡的使用可以讓RAW檔紀錄更多與更大的明暗空間!RAW檔只是比JPEG檔記錄了更多圖像的資訊與動態範圍,沒有GND濾鏡的幫助RAW檔還是無法完整記錄高反差的動態範圍。
- 我喜歡直接在相機中就把照片拍好,這能讓人獲得更多的滿足感;輕鬆的在相機中直接把照片拍好的當下,是一種視覺愉悅與精神滿足。這種感受可以讓我更享受於投入自我到眼前的風景、感受天地。
- 用好濾鏡系統除了拍攝效率更高,除了視覺與體感的滿足以外,還能有更多的思考與創作空間。 風景攝影是戶外與自然的攝影,我寧願花費時間在現場享受風景、拍攝風景,隨著自我的觀察移動腳步、更換取景;而不是把腳架固定只為了一張照片搖黑卡、拚機率而局限視野,更不願坐在電腦前耗費幾個小時去進行一章照片的後期製作。
- Photoshop和其他圖片處理軟體不可否認的可以用來改善照片的細膩效果,進而更好地表現照片的內容、提供更多的風格展現。不可否認的在於圖片拼接、環景與寬景接圖軟體有所助益,但是首要的重點在於軟體修飾的照片,應該是一張曝光良好的照片,或者是攝影師所要的正確曝光的照片,巧妙地運用圖片處理軟體能將一張原本已拍得不錯的照片加工得更出色。反之,一張拍攝得不好的照片軟體其實幫不了忙。
當然,我相信多數攝影師更願意從照相機的拍攝中獲得滿意的結果,而不是花幾個小時用電腦修改不甚理想的照片。
對攝影師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利用最佳的光線條件拍攝照片,而不是利用後製軟體添加"欺騙性的光"。風景拍攝得好壞,各種物理濾鏡運用常常是最關鍵的作用。
因為真的有在拍照的攝影師都知道:只有通過光學處理手段,我們才能創作一幅勝過“眼見”景象的作品。
風景攝影的拍攝,是要把遇到最美景物,在最美的光線下,做最好的表達。
風景攝影的實踐,是要把自己融入環境,當下眼前感受的美好景物,在光線下表達內心的想法。
枯木逢生:倒樹不死,只是用另一種姿態迎接朝陽。
光是照片的翅膀,是攝影技術或沉或浮,賴以依附的基礎。
既然光是攝影的原材料,那光就是攝影工作者的語言。
只要光在,生命就在。
只要光還在,我們就能捕捉影像。
只要光還在,我們就能捕捉影像。
我設計HIGRACE ZERO SYSTEM
因為市面上生產GND的人並不拍照,廠商也不知道GND的過渡、灰度在照片裡的實用性。廠商也不知道攝影者的對於支架的需求。我使用過非常多的系統卻找不到合適自己的系統,我想不如自己設計一套鏡架與濾鏡,符合我對風景的需求。HIGRACE濾鏡系統於是誕生,後投入式讓拍攝者便利變換ND值改變快門速度,磁吸式功能快速安裝GND鏡片!
GND系統與黑卡技術比較有太多的優點,GND的使用比黑卡來得簡單與直覺。攝影裡:縮時攝影、長時間曝光題材,GND系統大幅度的提供輔助,黑卡反而不行。高速快門與長時間曝光(慢速快門)的題材,黑卡一點幫助都沒有!HDR、包圍曝光都無法拍攝瞬間性的題材。
反之!黑卡適用於煙火拍攝、夜景遮擋車軌,黑卡可以完全遮蔽鏡頭不進光,可以在同一相片中重覆曝光多次,在拍攝煙火和車軌時十分有用。選擇對的方法對攝影才有助益,而非一昧地為了黑卡而黑卡、為了GND而GND。
濾鏡系統裡實在有太多的知識與產品。ND與GND是不一樣的產品,許多人分不清楚ND(減光鏡)與GND(漸層減光鏡)的差異,對於ND、GND的功能也模糊不清,SOFT0.9萬用的錯誤觀念根深蒂固,其實!ND減光鏡的功能是全畫面減光不能控制反差、GND漸層減光鏡是部分畫面減光、可以控制反差,而且GND有許多不同樣式與各種不同的減光深度的設計: 認識GND漸層減光鏡
![]() |
| GND有許多式樣與各種不同的減光區域設計 |
GND系統的拍攝使用,其實是有系統化的簡易流程!漸層減光鏡的使用方法 &正確觀念
![]() |
| HIGRACE首創 GND系統使用&拍攝流程圖 |
![]() |
| 由你看到的視角,經由你所想像的畫面,編織成一幅你拍攝的影像,這一段看到、想到與感受的過程的一切,就是你的視域,而這一切是攝影快樂的泉源! |
視域是攝影快樂的源泉
攝影師捕捉的光,就如詩人的文字、音樂家的旋律。
風景攝影的拍攝,是要把遇到最美景物,在最美的光線下,做最好的表達。
風景攝影的實踐,是要把自己融入環境,當下眼前感受的美好景物,表達內心的想法。
風景題材的攝影計畫,是對於太陽、星空的計畫,也就是對光線的計畫。
當我們開始拍攝時,就是要設法到我們想去的地方,在那裏捕捉最精彩的光影變化。
對攝影家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能夠利用最佳的光線條件。
風景拍攝得好壞,各種物理濾鏡常常起到關鍵作用。善用濾鏡系統控制光線,對後期也有幫助,可以減少對照片後期製作的時間或依賴。
因為只有通過一些光學處理手段,我們能創作一幅勝過眼見景象,忠實呈現心目中的影像作品。
攝影的視域是“觀察與感受”而不僅僅是看到或拍到。
攝影是感受與觀察,再經由技術,透過不同的照相機、焦段與器材的選擇,通過我們的美學和文化底蘊,最終通過我們的思想、內心和靈魂表現出來。這一切過程裡反映了攝影師真正的所想、所感及所信仰的,也正是攝影快樂的源泉!
願我們一起走充滿喜悅的攝影之路!只要有一點點光,我們就可以拍照!
延伸閱讀:
- 何謂反差?
- 反差、何謂反差?動態範圍與反差的關係
- 該如何選擇適用的漸層減光鏡?
- 風景攝影:各種反差控制方法的比較
- 認識各式濾鏡
- 認識RGND反向漸層減光鏡
- 進一步認識CPL環形偏光鏡
- 認識GND漸層減光鏡
- 漸層減光鏡與鏡架系統對晨昏風景的幫助
- 攝影進階:慢速快門的技巧與拍攝要點







.jpg11.jpg%2011_%E5%89%AF%E6%9C%AC.jpg)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