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層減光鏡如何選用?SGND、RGND的選擇與拍攝技巧
如何使用漸層減光鏡?
用拍攝時的光線分佈與陽光角度來看光線的型態,分別有:順光、逆光、半順光、半逆光!
拍攝時正對太陽的方向就是逆光;此時往左或往右轉20-30度,離開太陽的區域就是半逆光;再往左或往右轉到與太陽90度時的光線就是半順光;如果再繼續轉離構圖離開與太陽90度的方向就都是順光了,背對著太陽就是順光。
而拍攝一般風景與反差較低的場景,例如順光與半順光(拍攝時間約為早上 8:30 到下午 4:00 之間時)建議使用的第一片濾鏡是 soft0.9。
當然光比與反差也隨著地形與地景而不同,用拍攝時間的地貌來分別,如果不是拍攝海邊晨昏、高山雲海,特別是構圖裡有不規則突起地型,有突起柱狀物體、樹木或山體的時候,使用 SOFT 會較自然平順,使用 REVERSE 則可能會在突起物體所遮到的部分形成黑帶。拍人帶景時!也請盡量把人物構圖於下方透明處,避免造成拍攝出上半身黑暗而下半身明亮的狀況。
完整的漸層減光鏡系統多達 10 數片,不用急著一次買齊!
如果只拍攝晨昏,那反向漸層鏡是必要的鏡片!反向GND建議先由R 0.9與R0.6一起入手,再來是 R1.2,原因是R0.9與R0.6是晨昏最常用的GND。
一開始接觸GND系統,為了證實可以降低反差,裝好鏡架上濾鏡之前,我會做好測光的動作,先點測光畫面裡最亮處的附近,如果構圖裡有太陽不要直接測太陽,改測太陽的邊緣附近,得到一個曝光值;然後點測光最暗處,再來換算這兩個曝光值的級距,裝上選用的減光鏡拍攝。下以下範例
如圖例:
再來,我一樣用 LIVEVIEW 模式對地景茶園曝光,就可以拍攝到茶園與地景清
利用快門級距推算天空與地景的 EV 值差異:1/15 -> 1/8 -> 1/4(0.25秒)->1/2(0.5秒)。兩著的曝光值 EV 差異是 3 級(3 格)。然後選用反向0.9。
其實拍到後來,只要出門拍晨昏,我一定帶反向0.6、0.9、1.2出門,至少每次一定帶R0.6與R0.9這兩片,拍久了以後最常用的真的是R0.9。原因是反向漸層減光鏡能對應日出與日落的光比,是黑卡做不到的。
在測試上一張反差照前,我已經使用反向 0.9 漸層減光鏡,已經先拍攝一張照片。
實際上!使用合適的RGND以後,很明顯的!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天空與茶園的細節與顏色都獲得較適當的曝光值!
以前或是拍底片時!我一定要如此測光才能獲得反差值。進入數位相機時代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
上課時我有說過:使用GND系統用A模式(光圈優先)就可以!請你把下一段話記起來:
"3合、用A、+-EV、按快門"
寫的壟長一點: 2合 = 合適樣式與合適減光格數的GND、+EV或-EV(運用曝光補償調整照片的亮度)、曝光符合光線原則、按快門!(光線原則:拍攝的照片地面不能比天空亮)
"漸層減光鏡"的使用方法,是選擇合適樣式與合適減光格數的GND,把具有灰度減光的上半部分遮到構圖畫面的亮部,把暗部地面規劃在不具減光功能的下半部透明區,如此一來!就可以把畫面的明暗反差程度拉近到相機的寬容度裡面,成功的拍攝高反差的場景。
反向GND是晨昏的合適樣式,如果有了完整的R0.6、R0.9、R1.2三片反向漸層鏡,拍攝日出、日落會用最直覺的方法:
A模式光圈優先,打開相機的LCD,只要選對了合適減光格數反向漸層減光鏡放入鏡架,透過相機的LCD即時預覽(無反相機:電子觀景窗的相機直接觀看電子觀景窗),就可以明顯看到差異。
再注意一下適當的曝光補償適當的+-EV就可以!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拍攝日出日落時,每隔幾分鐘可以注意一下曝光值再適度的調整一下 EV 值。當加減EV(曝光補償)已經無法拍攝合適的照片時,就必須更換鏡片(加、減 減光值)。
"符合自然光比"記得無論如何拍攝天空要永遠比地景亮!
A模式、權衡測光不變的原則下:
如果遮上R0.9、拍出來的照片地面明顯太亮了,記得換上R0.6。因為無落如何+-EV地面一樣永遠比天空亮,這不符合自然光比原則!
如果遮上R0.9、拍出來的的照片地面太暗了天空曝光值卻剛好,再加一點EV值天空可能過曝,兩個方法:
換上R1.2看看是否剛好,如果換上R1.2地景太亮。2.換回R0.9曝光可以切到B快門,黑卡擋一下天空、搖一下黑卡彌補反差。反之!地面如果只偏暗一點點天空還未過曝,可以在天空不過曝的原則下加一點EV,回來用RAW檔修復。
A模式、權衡測光不變的原則下:
(天空太暗就換"少一格"的GND、天空太亮就再換"多一格"減光)
如果遮上R1.2、拍出來的照片還是整張偏暗。那把R0.9疊加R0.6=R1.5拍!如果如此還無法拍得好的晨昏,那可以等天色亮一點再拍,因為超過這個光比的環境拍攝的照片,其實不會好看!
其實!有人會問我如果反差大於以上時該如何?拍久了您就知道一件事:"晨昏風景攝影都在合適的光比裡創作",超過以上光比反差的光線就是不合適的光比了!我試過在合歡山的日出R0.9+R0.6=R1.5再搖上許久黑卡的"成功照片,但是拍攝完成以後,這些光比過大的照片都不會是我日出前時刻喜歡的照片。幾次以後!習慣性的在那些需要R1.5在加搖黑卡的時間只做一件事情時,"專心於構圖與測光",一直等到光線漸漸微亮,光比符合反差控制時才"開始拍照"。
RGND使用的順序大致如下:
高山拍攝日出:
天色未亮(R0.9疊加R0.6 = R1.5、R1.2)➤ 出景時刻(R0.9)➤ 日出(R0.9 或 R0.6)➤ 日出後(R0.6)
高山拍攝日落:
日落前(R0.9)➤正日落(R0.9) 出景時刻(R0.9)➤日落後(R0.9➤R1.2)
平地拍攝日出:天色未亮(R1.2或R0.9)➤ 出景時刻(R0.9)➤ 日出(R0.9或R0.6)➤ 日出後(R0.6)
平地拍攝日落:日落前(R0.6)➤正日落(R0.9) 出景時刻(R0.9)➤日落後(R0.9➤R1.2)
人眼對光線的感受容度遠大於相機可以容納的寬容度!相機雖然是摹擬人眼的視覺,但是相機能捕捉到的光線和人眼有極大的差距。不同的感光元件和底片大概能夠紀錄的光線範圍大約是5到7EV(光線反差 5-7 格),所以如果拍攝的物體反差範圍超過這個範圍,相機的紀錄光線的曲線會不自然的偏離直方圖兩側,也就是就會拍到暗部全黑或是亮部過曝變白的相片。
其二晨昏風景攝影哩,天空與地面反差的差異高於五格時,通常代表陽光在非常遠的地平線下方,光線無法透過天空反射到地面,天空只亮在遠方的地平線處,拍攝的前景地景無光。風景攝影是拍的是光影,無光就無影。
拍日出日落一定會用上反向R0.9,GND無法一片萬用,但是如果您對GND不習慣還沒有信心。那拍日出、日落"出景"時R0.9是一定會用到的!
上面的影片是同一天測試R1.2的錄影,注意看影片可以聽到我撥動相機EV值撥鈕的聲音,當反向1.2插上鏡架後,雖然反差獲得改善,但是整體畫面還是過亮,於是我經過調整EV值(曝光補償減EV)後畫面明暗比例就趨於正常。
GND選用時刻圖示 |
晨昏時刻-逆光:
晨昏作品大部分都是面對著太陽的方向拍照,這個時刻的光線以逆光居多!此時的太陽接近地平線,陽光角度低,天空較亮、地面較暗!RGND是專為此時光線設計。請參考:(認識RGND)拍攝日落時:
日落前半小時~正日落,正對太陽;面對西方拍攝,此太陽的角度已經接近地面,畫面最亮的的光源就在地面的太陽附近,此時建議使用的 GND 濾鏡是反向 0.6或反向0.9;而太陽落入地平線後,地面已經沒有陽光照射,天空出現彩霞使用反向0.9,天色更暗以後則可能選用反向1.2。拍攝日出時:
日出前小時,面對東方拍攝日出,此太陽位於地平線下,等天空開始出現彩霞時使用反向0.9;一直等到太陽"正日出冒出山頭"時還是使用反向0.9,再來隨著太陽高度漸高、地面漸有陽光線照射,把反向0.9換成反向0.6。而日出太陽已經升高到離開山巒或海面一段距離,大地陽光普照,建議使用的 GND 濾鏡是反向 0.6或SOFT 0.9。
高山拍攝日出則有些不一樣!
至於合歡山上的日落就是與日出相反,日落前、日落時:反向0.9、或反向1.2了!
日出後一小時與日落前一小時往太陽的左、右拍攝-順光與半順光
而拍攝一般風景與反差較低的場景,例如順光與半順光(拍攝時間約為早上 8:30 到下午 4:00 之間時)建議使用的第一片濾鏡是 soft0.9。
當然光比與反差也隨著地形與地景而不同,用拍攝時間的地貌來分別,如果不是拍攝海邊晨昏、高山雲海,特別是構圖裡有不規則突起地型,有突起柱狀物體、樹木或山體的時候,使用 SOFT 會較自然平順,使用 REVERSE 則可能會在突起物體所遮到的部分形成黑帶。拍人帶景時!也請盡量把人物構圖於下方透明處,避免造成拍攝出上半身黑暗而下半身明亮的狀況。
完整的漸層減光鏡系統多達 10 數片,不用急著一次買齊!
如果只拍攝晨昏,那反向漸層鏡是必要的鏡片!反向GND建議先由R 0.9與R0.6一起入手,再來是 R1.2,原因是R0.9與R0.6是晨昏最常用的GND。
如何確定反差?
GND 漸層減光鏡系統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該選擇減光幾格的漸層減光鏡,漸層減光鏡有 0.6,0.9,1.2 ,再加上濾鏡可以相互疊加出新的組合出來,例如:由最0.6、0.9 就可以堆疊出 0.6+0.9=1.5,但是拍攝時到底要使用減幾格的 GND?這個問題就是如何確定光比(反差幾格)?
一開始接觸GND系統,為了證實可以降低反差,裝好鏡架上濾鏡之前,我會做好測光的動作,先點測光畫面裡最亮處的附近,如果構圖裡有太陽不要直接測太陽,改測太陽的邊緣附近,得到一個曝光值;然後點測光最暗處,再來換算這兩個曝光值的級距,裝上選用的減光鏡拍攝。下以下範例
如圖例:
我用 LIVEVIEW 模式對太陽測光,拍攝的照片可以拍攝到一個曝光正確的太陽與天空,而茶園就是黑的沒有細節(下圖一)。用 LIVEVIEW 模式對太陽測光,光圈值:F22.0、快門速度:1/15 秒。
快門速度:1/15 秒,光圈值:F22.0,焦距:16 毫米,感光度:ISO100
曝光補償:0.0 白平衡:自動,拍攝模式:光圈優先
測光模式:加權測光 + LIVE VIEW 預觀曝光效果(模擬曝光)
測光模式:加權測光 + LIVE VIEW 預觀曝光效果(模擬曝光)
再來,我一樣用 LIVEVIEW 模式對地景茶園曝光,就可以拍攝到茶園與地景清
楚的照片,但是天空與太陽就會完全過爆,沒有細節了(下圖)。
光圈值:F22.0、快門速度:0.6 秒。
曝光補償:0.0 白平衡:自動,拍攝模式:光圈優先
測光模式:加權測光 + LIVE VIEW 預觀曝光效果(模擬曝光)
測光模式:加權測光 + LIVE VIEW 預觀曝光效果(模擬曝光)
利用快門級距推算天空與地景的 EV 值差異:1/15 -> 1/8 -> 1/4(0.25秒)->1/2(0.5秒)。兩著的曝光值 EV 差異是 3 級(3 格)。然後選用反向0.9。
其實拍到後來,只要出門拍晨昏,我一定帶反向0.6、0.9、1.2出門,至少每次一定帶R0.6與R0.9這兩片,拍久了以後最常用的真的是R0.9。原因是反向漸層減光鏡能對應日出與日落的光比,是黑卡做不到的。
在測試上一張反差照前,我已經使用反向 0.9 漸層減光鏡,已經先拍攝一張照片。
實際上!使用合適的RGND以後,很明顯的!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天空與茶園的細節與顏色都獲得較適當的曝光值!
使用反向 0.9 拍攝
曝光補償:0.0 白平衡:自動,拍攝模式:光圈優先測光模式:加權測光
測光模式:加權測光 + LIVE VIEW 預觀曝光效果(模擬曝光)
以前或是拍底片時!我一定要如此測光才能獲得反差值。進入數位相機時代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
"善用LIVEVIEW模擬曝光"
(相機打開模擬曝光、利用LCD觀看曝光效果)
使用GND系統用A模式(光圈優先)拍照就可以!上課時我有說過:使用GND系統用A模式(光圈優先)就可以!請你把下一段話記起來:
"3合、用A、+-EV、按快門"
寫的壟長一點: 2合 = 合適樣式與合適減光格數的GND、+EV或-EV(運用曝光補償調整照片的亮度)、曝光符合光線原則、按快門!(光線原則:拍攝的照片地面不能比天空亮)
"漸層減光鏡"的使用方法,是選擇合適樣式與合適減光格數的GND,把具有灰度減光的上半部分遮到構圖畫面的亮部,把暗部地面規劃在不具減光功能的下半部透明區,如此一來!就可以把畫面的明暗反差程度拉近到相機的寬容度裡面,成功的拍攝高反差的場景。
反向GND是晨昏的合適樣式,如果有了完整的R0.6、R0.9、R1.2三片反向漸層鏡,拍攝日出、日落會用最直覺的方法:
A模式光圈優先,打開相機的LCD,只要選對了合適減光格數反向漸層減光鏡放入鏡架,透過相機的LCD即時預覽(無反相機:電子觀景窗的相機直接觀看電子觀景窗),就可以明顯看到差異。
再注意一下適當的曝光補償適當的+-EV就可以!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拍攝日出日落時,每隔幾分鐘可以注意一下曝光值再適度的調整一下 EV 值。當加減EV(曝光補償)已經無法拍攝合適的照片時,就必須更換鏡片(加、減 減光值)。
"符合自然光比"記得無論如何拍攝天空要永遠比地景亮!
A模式、權衡測光不變的原則下:
如果遮上R0.9、拍出來的照片地面明顯太亮了,記得換上R0.6。因為無落如何+-EV地面一樣永遠比天空亮,這不符合自然光比原則!
如果遮上R0.9、拍出來的的照片地面太暗了天空曝光值卻剛好,再加一點EV值天空可能過曝,兩個方法:
換上R1.2看看是否剛好,如果換上R1.2地景太亮。2.換回R0.9曝光可以切到B快門,黑卡擋一下天空、搖一下黑卡彌補反差。反之!地面如果只偏暗一點點天空還未過曝,可以在天空不過曝的原則下加一點EV,回來用RAW檔修復。
A模式、權衡測光不變的原則下:
(天空太暗就換"少一格"的GND、天空太亮就再換"多一格"減光)
如果遮上R1.2、拍出來的照片還是整張偏暗。那把R0.9疊加R0.6=R1.5拍!如果如此還無法拍得好的晨昏,那可以等天色亮一點再拍,因為超過這個光比的環境拍攝的照片,其實不會好看!
其實!有人會問我如果反差大於以上時該如何?拍久了您就知道一件事:"晨昏風景攝影都在合適的光比裡創作",超過以上光比反差的光線就是不合適的光比了!我試過在合歡山的日出R0.9+R0.6=R1.5再搖上許久黑卡的"成功照片,但是拍攝完成以後,這些光比過大的照片都不會是我日出前時刻喜歡的照片。幾次以後!習慣性的在那些需要R1.5在加搖黑卡的時間只做一件事情時,"專心於構圖與測光",一直等到光線漸漸微亮,光比符合反差控制時才"開始拍照"。
RGND使用的順序大致如下:
高山拍攝日出:
天色未亮(R0.9疊加R0.6 = R1.5、R1.2)➤ 出景時刻(R0.9)➤ 日出(R0.9 或 R0.6)➤ 日出後(R0.6)
高山拍攝日落:
日落前(R0.9)➤正日落(R0.9) 出景時刻(R0.9)➤日落後(R0.9➤R1.2)
平地拍攝日出:天色未亮(R1.2或R0.9)➤ 出景時刻(R0.9)➤ 日出(R0.9或R0.6)➤ 日出後(R0.6)
平地拍攝日落:日落前(R0.6)➤正日落(R0.9) 出景時刻(R0.9)➤日落後(R0.9➤R1.2)
何謂反差?為何反差超過5格不宜拍照
晨昏攝影裡相機拍攝所得與人眼所見不同的原因,都是構圖組成的畫面裡(拍照環境裡每個小部分)光線亮度不一樣的問題。人眼對光線的感受容度遠大於相機可以容納的寬容度!相機雖然是摹擬人眼的視覺,但是相機能捕捉到的光線和人眼有極大的差距。不同的感光元件和底片大概能夠紀錄的光線範圍大約是5到7EV(光線反差 5-7 格),所以如果拍攝的物體反差範圍超過這個範圍,相機的紀錄光線的曲線會不自然的偏離直方圖兩側,也就是就會拍到暗部全黑或是亮部過曝變白的相片。
其二晨昏風景攝影哩,天空與地面反差的差異高於五格時,通常代表陽光在非常遠的地平線下方,光線無法透過天空反射到地面,天空只亮在遠方的地平線處,拍攝的前景地景無光。風景攝影是拍的是光影,無光就無影。
拍日出日落一定會用上反向R0.9,GND無法一片萬用,但是如果您對GND不習慣還沒有信心。那拍日出、日落"出景"時R0.9是一定會用到的!
以往我們都依賴於黑卡技術,不然就是認為可以利用點測光、區域測光、點測連動等不同測光方式拍照。但是當你真的瞭解了這些測光以後,就會知道!不同的測光模式只是利用測光的法則不同來提供曝光的參考方式。不管怎麽測光,怎麽曝光,沒有濾鏡或是黑卡的的輔助依然解決不了反差的問題。
最後!請記得:
拍照不只是為了黑卡而拍照,且切勿為GND而拍照,陽光強烈的半(側)順光時常常側光即可拍照,適時的使用CPL還可以幫天空減光還可以消除植物反光!
使用好GND以後有更多的創作性!加入投入式ND的幫助,適時延長快門呈現流動光影。
海景攝影時!如果想拍的是浪絲、浪跡,那除了反差以外!該用多少的快門速度來呈現照片、留住畫面才是照片核心。一般退潮的浪絲、浪跡拍攝快門速度約在1/8~1秒(請參考:達人不藏私、晨昏縮時竅門大公開一書)。此時!不如加上合適的漸層減光鏡降低反差,把精神專注在退浪時啟動快門的時機。
大方的裝上鏡架再裝上漸層減光鏡反向0.9,調好參數,如果想定住浪絲,就提高 ISO 或是使用較大光圈把快門速度提高,想讓浪跡拖曳一點,就縮一點光圈或降低一點ISO延長一點快門時間,專注於利用參數控制快門的速度與何時該啟動快門的時刻!至於海浪想拍成海霧,就再加上ND1000吧。
何謂反差?
海景攝影時!如果想拍的是浪絲、浪跡,那除了反差以外!該用多少的快門速度來呈現照片、留住畫面才是照片核心。一般退潮的浪絲、浪跡拍攝快門速度約在1/8~1秒(請參考:達人不藏私、晨昏縮時竅門大公開一書)。此時!不如加上合適的漸層減光鏡降低反差,把精神專注在退浪時啟動快門的時機。
大方的裝上鏡架再裝上漸層減光鏡反向0.9,調好參數,如果想定住浪絲,就提高 ISO 或是使用較大光圈把快門速度提高,想讓浪跡拖曳一點,就縮一點光圈或降低一點ISO延長一點快門時間,專注於利用參數控制快門的速度與何時該啟動快門的時刻!至於海浪想拍成海霧,就再加上ND1000吧。
何謂反差?
反差、何謂反差?動態範圍與反差的關係
風景攝影:各種反差控制方法的比較
認識各式濾鏡
漸層減光鏡+鏡架結合,再加上黑卡技術
認識RGND反向漸層減光鏡
GND漸層減光鏡與濾鏡架系統
漸層減光鏡與鏡架系統對晨昏風景的幫助
進一步認識CPL環形偏光鏡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