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層減光鏡與鏡架系統對晨昏風景的幫助
漸層減光鏡與鏡架系統對晨昏風景的幫助
方形漸層減光鏡 GND 與鏡架系統
基本上!半面漸層減光鏡(以下簡稱漸層減光鏡GND)的功效和減光鏡一樣, 都是為了減少入光量而設計。不同的是減光鏡(以下簡稱ND)是全畫面的減光,而漸層減光鏡GND減光程度是由鏡片中間起一分而二,下半部是透明沒有減光功能,中間1/2 起往上使用漸層灰度依不同的設計樣式與減光功能開始減光。
拍攝晨昏風景時,天空與地面大多有很大的反差,使用相機直接拍攝照片,常常不是天空過亮就是地面過暗,原因是兩著的反差已經超過相機感光元件的寬容度,使用相機直接拍攝無法拍攝如人眼所能看到的層次與細節。
拍攝晨昏風景時,天空與地面大多有很大的反差,使用相機直接拍攝照片,常常不是天空過亮就是地面過暗,原因是兩著的反差已經超過相機感光元件的寬容度,使用相機直接拍攝無法拍攝如人眼所能看到的層次與細節。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使用黑卡技術、包圍曝光或使用合適的漸層鏡拍攝。而快門速度慢的照片可以使用黑卡技術來控制反差,高速快門或是極短時間的曝光就得依賴漸層減光鏡的輔助。
各個方法比較如下:
反差控制方法 後製 優點 缺點
|
|||
GND 漸層減光鏡
|
無需軟體幫助
|
單張照片即可。
任何快門速度都可使用,光線有與色階過度感,不會斷階。 照片較有自然感。 |
只能做單一方向上下或左右的反差控制。
|
黑卡技術
|
無需軟體幫助
|
單張照片即可。價格低廉,成本幾乎是 0。
反差控制不限於上下左右方式,可以多所變化。光線有與色階過度感,不會斷階。 照片較有自然感。 |
只適用較慢快門速度。
受限於個人技術與手感,技術與手感不好的人不容易使用或是留
下黑卡痕跡!
|
HDR
|
靠機身功能或是電腦軟體進行處理。
|
需要多張照片。
拍攝容易,針對各測光區域拍攝數 2~5 張正常曝光照片即可後製合成。 |
照片較為顆粒感,反差交界處缺少光線過渡感,物體與明暗交界邊緣容易產生痕跡。
有移動的物體的產生了位移就無能為力。
|
疊圖
|
靠機身功能或是電腦軟體進行處理。
|
需要多張照片。
拍攝容易,針對各測光區域拍攝數 2~5 張正常曝光照片即可後製合成。 |
處理較費時,反差交界處較少光線過渡感,物體與明暗交界邊緣容易產生痕跡。
|
亮度蒙版(灰度蒙版)
|
需靠電腦軟體進行處理。
|
單張照片或多張照片。
亮度蒙版處理是透過軟體選取圖像中的某個特定的影像區域(亮度區域),對照片進行調整(配合蒙版+調整圖層)。 |
處理較費時,反差交界處與疊圖一樣較少光線過渡感,但是小果比疊圖好。
物體與明暗交界邊緣較"無"疊圖與HDR一樣容易產生痕跡。 還是需要GND來擴展RAW寬容度。 調整費時,調整過度時照片會有朦朧感。 |
以下!我們分別來討論各種技術的差異性:
使用GND與鏡架系統,"半面漸層減光鏡"的使用方法,是選擇合適的GND樣式與合適的減光格數的GND,把具有灰度減光的上半部分遮到構圖畫面的亮部,把暗部地面規劃在不具減光功能的下半部透明區,如此一來!就可以把畫面的明暗反差程度拉近到相機的寬容度裡面,成功的拍攝高反差的場景。這個方法除了拍攝容易以外,還便於快速連續的一直拍攝照片,利於縮時攝影與超慢速快門。 無 GND、反向 RGND 使用曝光差異 |
GND 方型漸層減光鏡在風景攝影中最常使用的鏡片系統,其作用就是解決風景攝影中的光比造成的反差問題。拍攝風景題材時總是天空較亮而地景較暗,此時如果直接對天空亮部測光與曝光,那所拍攝到的畫面是天空的曝光度剛好而地面過暗;如果直接對地面暗部測光與曝光,那所拍攝到的畫面是地景的曝光度剛好而天空過曝。漸層減光鏡的設計原理就是在鏡頭前把亮部(天空)遮上減光灰度藉而減少亮部的進光,藉而增加暗部(地景)的曝光值,在鏡頭前解決亮部過曝與暗部欠爆的問題,讓反差值符合相機的寬容度利用這合適的光度比例進行曝光。
GND 減光鏡(半面減光鏡)的主用途與功效 : 降低明\暗反差,維持天空亮部與地景暗部同樣的曝光時間。
除了 GND 系統以外!另外幾種常見反差控制方法是黑卡技術與 HDR 後製(包圍曝光加上疊圖、HDR 處理),這三種方式都是為瞭解決環境反差的問題。
黑卡技術
包圍曝光、HDR、灰度蒙版
包圍曝光加上疊圖後製與 HDR 軟體處理是數位時代後衍生的拍照方式,這些拍攝多張不同曝光值的照片,再透過軟體處理的優點:不用靠任何的外加設備輔助。缺點:無法所拍即得,但是後期花時間用軟體處理即可。除此之外!還限制在每個人對軟體學習與處理的程度。如果您是軟體高手,那可以跳過HDR與疊圖,直接學習灰度蒙版軟體。
黑卡技術
黑卡技術就是一種人體漸層減光鏡,只是懂得人懂,對各種測光熟悉、對環境觀察敏銳再加上手感好的刷的好,對於不懂繁雜分區曝光或是手感不好的人則難控制。而且黑卡技術一直受較慢速的快門所限制,當快門速度變快時失敗率相對提高而且無法完整控制畫面曝光。
黑卡攜帶方便,成本只是一張黑卡紙,對於搖了好幾年黑卡,黑卡技術已經純熟到即時反應的攝影者,一張黑卡可以透過手的控制變化出各種搖法來應付各種環境光比,甚至可以做出許多不同形式的黑卡來對付不同場景。不過!刷久了黑卡、了解晨昏的光線你就更能明瞭三件事情:
- 一個技術再高超的人來搖黑卡,每張照片單獨看都覺得曝光完整,但是連續轉動照片時就會發現每一張照片的曝光階層與明暗程度都會出現差異,這種差異還沒有固定的程序性。
- 黑卡技術的缺點是對於一般新手只適合於較慢速的快門(暗部 3~5 秒、亮部 0.5~1 秒)容易出現成功率,對於常搖黑卡的專業攝影師快門速度 1/10 秒以上幾乎憑藉的就是手感與運氣。
- 晨昏時刻的光線特性不利於黑卡操作,此時地平線與天空交界附近的光線永遠比其他天空還亮,無論你往上刷黑卡,或是你往下刷黑卡,最亮的部分曝光時間永遠比其他天空久,也違反了刷黑卡時:亮部時間最短的原則!
包圍曝光、HDR、灰度蒙版
包圍曝光加上疊圖後製與 HDR 軟體處理是數位時代後衍生的拍照方式,這些拍攝多張不同曝光值的照片,再透過軟體處理的優點:不用靠任何的外加設備輔助。缺點:無法所拍即得,但是後期花時間用軟體處理即可。除此之外!還限制在每個人對軟體學習與處理的程度。如果您是軟體高手,那可以跳過HDR與疊圖,直接學習灰度蒙版軟體。
其一:包圍曝光與 HDR 必須在短時間內得到兩張或者五張照片來處理,拍攝完成以後必須花費多餘的時間在電腦處理照片,當然也增加的佔用記憶卡與硬碟的存放空間。
其二:當日出日落時,快門已經慢到好幾秒的時候,移動的物體在包圍曝光產生的位移差或者風吹草動的時候,拍攝的題材裡有會移動的物體的產生了位移可能還要多花出時間學習與使用軟體處理。
其三:當攝影比賽規定參賽作品不得重製、電腦合成,包圍曝光加上電腦疊圖或是軟體 HDR 處理的照片就不符合比賽資格。
此外!拍攝縮時攝影雖然也可以利用包圍曝光加上疊圖後製或是 HDR 處理後來製作,但是多張影像合成一張照片造成大量後製負荷,也對硬碟空間形成負擔,也減慢影片的組織速度。如果喜好用這種方式處反差,在機身選購時可以考慮新機身是否內建 HDR 合成功能。
灰度蒙版(亮度蒙版)、包圍曝光加上疊圖後製或是 HDR 處理,這些軟體後製方法的素材拍攝時,一樣需要注意曝光的問題,過曝死白欠曝全黑依然無法彌補!
黃金時刻!
通常只要一遇到出景時刻,尤其日落以後出大景時有一個時刻黑卡會特別的好刷,甚至不用刻意的反差控制,這個時間稱為"黃金時刻"。此時如果是使用權衡測光,只要注意亮部的曝光值稍微在加一點就曝光補償可以拍攝。如果是在有倒映的濕地、湖邊這短暫的片刻可能不用搖黑卡都可以直接拍攝,原因是在於天空大量的雲層被陽光與霞光染紅後映射到地景,此時地景也亮了起來,但是隨著日落後太陽角度更低時,光線已經照射不到拍攝點正上方的雲層,地景也沒有了亮度,此時亮暗處的反差出現極大的差異,如果此時天空曝光要
0.5 秒地景可能需要 10 秒以上!
如果拍攝過海浪的浪花,你就會明瞭需要高速快門 1/250
以上來凝結浪花的;
快門速度:1/320s
|
快門速度:1/320s
|
同樣的構圖:不同的快門速度、不同的啟動快門時機,畫面捕抓到的感覺就有差異! |
使用合適的漸層減光鏡(對的減光"樣式"&"格數"),調好相機參數(使用適當快門的速度)。精神專注在"按下快門的時機"拍攝照片。
反向 0.9 漸層減光鏡 設備型號:Canon EOS 5D
Mark II
相機鏡頭:EF16-35mm
f/2.8L II USM
快門速度:1/2s
光圈值:F5.6
焦距:16mm
感光度:ISO800
曝光補償:-1/3
閃光燈:關
白平衡:自動
拍攝模式:光圈優先
測光模式:加權測光
|
反向 0.9 漸層減光鏡 Canon EOS 5D
Mark II
相機鏡頭:EF16-35mm f/2.8L II USM 快門速度:1/1s 光圈值:F7.1 焦距:22mm 感光度:ISO400 曝光補償:0.0 白平衡:自動 拍攝模式:光圈優先 測光模式:加權測光 |
相機鏡頭:EF16-35mm f/2.8L II USM 快門速度:1/1s 光圈值:F8 焦距:16mm 感光度:ISO200 曝光補償:0.0 白平衡:自動 拍攝模式:光圈優先 測光模式:加權測光 |
反差控制不只有黑卡技術,攝影並非為了黑卡而黑卡。 了解限制!勿過於依賴於黑卡!
因為快門速度不足人手應變,許多應變的方法裡,第一個方法就是加上高倍數
ND 減光鏡,而這非常有可能只是為了搖黑卡的"錯誤"拍照方式:
1.
為了搖黑卡加上 ND400
或用(ND64~N400)。
2.
為了搖縫卡裝上可調 ND,可調 ND 也是全面減光鏡片。
以上兩種方式的原因都是利用減光鏡來降低曝光時的進光量,藉此得到更慢速的快門速度,搭配ND減光鏡來"刻意"降低拉長快門速度,只為了要求有足夠的時間來搖黑卡,而這個刻意降慢的快門速度並不是照片為了傳達意象與影像所需要的快門速度。以上的方法不一定對,也不一定錯。但是絕對只適用於"光線明亮"而且風平浪靜的無風靜止時刻以及快門不超過1幾秒的題材,並不適合在拍攝環境裡有移動的物體或是搖晃、轉動的主體、場景;拍攝時需要較高速快門的時刻也無能為力。
ND減光鏡只有"全畫面減光"的功能,
全畫面一樣的減光雖然幫亮部爭取了快門時間,但是暗部也同樣倍數的變暗!
假如搖黑卡時測光所得:暗部 2 秒、亮部1/15 秒,1/15秒的亮部人手反應不過來而加上全面減光鏡 ND8,亮部減3EV為:1/15->1/8->1/4->1/2( 0.5 秒);暗部要2->4->8-> 16 秒。
漸層減光鏡的效果是"部分畫面減光",加上合適的漸層減光鏡的輔助降低明暗反差,如果想呈現靜止的畫面,就提高 ISO 或是使用較大光圈把快門速度提高;想要慢速度的動感,則降低ISO或是縮小光圈來延長快門速度。並而不是固守黑卡技巧用全面減光鏡來延長快門時間!
全畫面一樣的減光雖然幫亮部爭取了快門時間,但是暗部也同樣倍數的變暗!
假如搖黑卡時測光所得:暗部 2 秒、亮部1/15 秒,1/15秒的亮部人手反應不過來而加上全面減光鏡 ND8,亮部減3EV為:1/15->1/8->1/4->1/2( 0.5 秒);暗部要2->4->8-> 16 秒。
漸層減光鏡的效果是"部分畫面減光",加上合適的漸層減光鏡的輔助降低明暗反差,如果想呈現靜止的畫面,就提高 ISO 或是使用較大光圈把快門速度提高;想要慢速度的動感,則降低ISO或是縮小光圈來延長快門速度。並而不是固守黑卡技巧用全面減光鏡來延長快門時間!
漸層減光鏡與黑卡技術都是為瞭解決環境反差過大,相機寬容度不足拍攝完整場景的問題,"反差"就是場景的構圖裡面最亮的和最暗的地方的曝光值差異。
數位相機的寬容度遠低於人眼所見,拍攝高反差的場景時如果用相機直接拍攝,尤其在晨昏風景題材的場合,常常不是天空過曝就是地景太暗全黑。
或許有人認為可以利用點測光、區域測光、點測連動等不同測光方式拍照。但是當你真的瞭解了這些測光以後,就會知道!不同的測光模式只是利用測光的法則不同來提供曝光的參考方式。
不管怎麽測光,怎麽曝光,沒有濾鏡、黑卡的輔助依然解決不了反差的問題。
何謂反差?
晨昏攝影裡相機拍攝所得與人眼所見不同的原因,大部分都是組成構圖與拍照環境裡每個小部分光線亮度不一樣的問題。人眼對光線的感受容度遠大於相機可以容納的寬容度!相機雖然是摹擬人眼的視覺,但是相機能捕捉到的光線和人眼有極大的差距。不同的感光元件和底片大概能夠紀錄的光線範圍大概是從
5~7EV(光線反差 5~7 格),所以如果拍攝的物體反差範圍超過,就會拍到暗部全黑或是亮部過曝變白的相片。如果我們把人眼可以感受的亮度用灰階來表示如下:
相機往暗處拍攝時亮部會超過寬容度而過曝;相機往亮處拍攝時暗部會缺少光線而過暗失去細節。而使用黑卡技術控制光線進入相機進行曝光與或使用漸層減光鏡來減低明暗光比,藉以減少反差、讓光線符合相機寬容度而拍攝出與人眼所見類似的照片。
其實!不管是使用哪一種黑卡方法拍攝,當已經使用最小 ISO 與最小光圈,而手再快亮部都過曝時,有許多建議是加上 ND8~400 全面減光鏡來搖黑卡拍照,網路上的各種黑卡示範影片,原因都是強調亮部的曝光時間快到無法單獨使用黑卡控制而把
ND400 裝置到鏡頭上,延長了亮部的曝光時間卻也同時讓暗部的曝光時間拖得更長,甚至長到幾十秒!試問:出景時刻的幾分鐘裡能有幾次幾十秒?
遇到此類狀況,我建議裝上鏡架再選用"適當的"漸層減光鏡只幫亮部減光,如此一來!暗部依然維持原有的曝光時間,針對畫面亮部的減光而先"拉近亮部與暗部的反差",亮部與暗部維持了一樣的曝光時間!
當我們剛接觸拍照時會一直沉溺與享受搖黑卡的成就與自己手動搖黑卡的樂趣,但是一直拍照幾年以後,逐漸的開始體認每次的出景時刻就是幾分鐘到時幾分鐘,而回首看硬碟裡的照片,初學時期這精彩的黃金時刻裡失敗的照片遠多於成功的照片。"出景的當下往往只是為了搖出一張自己滿意的照片,甚至不斷的重複在同一個構圖裡重複刷黑卡,只為了練習手感與拼拼運氣!當下根本在時間的流逝裡忘記了"享受與看風景這件事",只執意於一張重複場景的曝光少了環境的觀察,添增新的角度與想法,當下出景拍攝的構圖也隨之減少!
當黑卡技術純熟以後,開始思考許多拍攝時黑卡技術無法克服的問題。
例如:
問題1:晨昏時刻,畫面水平線位置的過曝!
解決方法:使用反向漸層鏡或條狀漸層鏡
解決方法:使用反向漸層鏡或條狀漸層鏡
晨昏出景時刻日出前的曙光與日落以後的霞光,這道最亮光線用肉眼就可以看到都在天空與地面的交界處,那道色溫因為位處於畫面的中間,不管黑卡往上刷或是往下刷,總是經常的過曝,黑卡不管是由下往上刷或是由上往下刷上,畫面中間的曝光時間總是多於畫面上與下!所以大家會想到用條狀黑卡來控制中間的過曝,但是又受限於此時光線很強、快門速度很快,條狀黑卡並不容易與黑卡同時並用! 所以漸層減光鏡系統有了反向漸層鏡RGND的產生,相信以後也會有出現"條狀GND(帶狀漸層減光鏡)"的可能。
反向GND(REVERSE GND)
反向GND(REVERSE GND)
RGND 反向漸層減光鏡原理同於 GND,不同的在於是 GND 的越上半部越往上越黑,而 RGND 是反過來靠近中間最黑而上半段次黑。
問題2:越廣角的構圖時,左右光比不一樣!
解決方法:旋轉鏡架,讓鏡片角度符合光線。出景時刻,天空雲層位置不一定會在光線出現的正上方,可能偏左或者偏右,把雲層與地景一起安排進畫面就會發現,畫面要完整的均勻曝光除了上下反差,畫面的左右也需要作曝光控制!
問題3:高速快門:快門速度已經是人手無法反應。拍攝浪花與浪絲的快門決定性照片、高反差環境裡有走動的人!
解決方法:用漸層減光鏡降低反差,選擇合適的快門速度,專注精神於快門啟動時刻,按下快門拍照使其凝結。
解決方法:用漸層減光鏡降低反差,選擇合適的快門速度,專注精神於快門啟動時刻,按下快門拍照使其凝結。
Q4:超慢速快門與超長時間曝光:拍攝慢速快門的照片,曝光時間是幾分鐘甚至是十幾分到1-2小時的曝光時間時,通常一直在亮部搖上ㄧ半的時間,而且就算沒有任何閃失,照片的上部(亮部)與下部(暗部)因為曝光的時間差異太大而出現不同的動態。
解決方法:用漸層減光鏡與鏡架降低反差,讓上下、明暗的曝光時間相同,再加上高倍率減光鏡延長曝光時間。
Q5:縮時攝影裡數以千計的照片如何控制好每一張的反差?!
拍攝縮時攝影時,絕對不可能在鏡頭前一張一張的搖黑卡,再強的黑卡技術在此時是行不通的,那拍攝的主題需要高反差的控制該怎麼辦?雖然可以手持漸層減光鏡遮在鏡頭前面,但是手會搖晃難保穩定。解決方法:靠固定式鏡架與漸層減光鏡一起使用來降低反差獲得曝光平衡。
Q6:拍攝全景接圖:使用黑卡畫面曝光不一定均一,而且有一定的失敗率。
看完以上!如果您是一個了解黑卡技術也懂包圍曝光、HDR與灰度蒙版的高手,那您一定會發現GND與鏡架系統對於黑卡技術與這些軟體後製都有幫助。
道理如下:
1. 黑卡技術最難處理的往往是亮部的快門速度過快,人手不足應付。反向GND加上鏡架的輔助就能拉近亮、暗部間的反差,在暗部維持不變的原則下爭取亮部時間的延長。
2. GND與鏡架系統拉近亮、暗部間的反差,對包圍曝光、HDR與灰度蒙版也有適度的幫助,原因是進入這些軟體處理的技巧前,您要拍的素材是不是也要求亮部不過曝死白與暗部不能欠曝全黑。
許多人不願意接受GND系統的原因不外乎在於:不想花錢、買過便宜不好的、買了不會用、黑卡在手打遍天下無敵手、我只是拍好玩的,,,真的了解GND系統以後!上面的問題在使用正確的漸層減光鏡以後都可以迎刃而解。如果!以上的問題您都看懂了,那恭喜您進入一個全新的拍照觀念,走入了優雅的風景哲學!
道理如下:
1. 黑卡技術最難處理的往往是亮部的快門速度過快,人手不足應付。反向GND加上鏡架的輔助就能拉近亮、暗部間的反差,在暗部維持不變的原則下爭取亮部時間的延長。
2. GND與鏡架系統拉近亮、暗部間的反差,對包圍曝光、HDR與灰度蒙版也有適度的幫助,原因是進入這些軟體處理的技巧前,您要拍的素材是不是也要求亮部不過曝死白與暗部不能欠曝全黑。
許多人不願意接受GND系統的原因不外乎在於:不想花錢、買過便宜不好的、買了不會用、黑卡在手打遍天下無敵手、我只是拍好玩的,,,真的了解GND系統以後!上面的問題在使用正確的漸層減光鏡以後都可以迎刃而解。如果!以上的問題您都看懂了,那恭喜您進入一個全新的拍照觀念,走入了優雅的風景哲學!
"最重要的我希望大家明瞭一件事情:GND漸層減光鏡對反差有所助益,GND系統不是一片萬能,GND與鏡架系統該用反向時就是用反向,該用SOFT時就是SOFT,而且該用0.9的就不能使用1.2,使用時與配合自然的光線與光比原則,讓天空與地面反差接近,地景永遠不宜比天空過亮"
Higrace 投入式鏡架與磁吸式鏡片系統 歡迎參考與申請加入社團,社團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6148794260450/
延伸閱讀 :
延伸閱讀 :
何謂反差?
反差、何謂反差?動態範圍與反差的關係
該如何選擇適用的漸層減光鏡?
風景攝影:各種反差控制方法的比較
認識各式濾鏡
漸層減光鏡+鏡架結合,再加上黑卡技術
認識RGND反向漸層減光鏡
GND漸層減光鏡與濾鏡架系統
漸層減光鏡與鏡架系統對晨昏風景的幫助
進一步認識CPL環形偏光鏡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