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攝影 對焦包圍 × 景深合成: Lightroom + Photoshop 操作流程
🌄 風景攝影 對焦包圍 × 景深合成
📷 Lightroom + Photoshop 流程範例教學
🧩 PART 1|前期拍攝條件(簡略複習)
拍攝條件建議 |
✅ 腳架穩定拍攝、手動曝光(M模式) |
✅ 使用 RAW 格式、固定白平衡 |
✅ 多張對焦:由近到遠(前、中、遠景) |
✅ 光圈建議 f/8 ~ f/11(高畫質兼顧景深) |
✅ 拍攝張數:3–7張視距離而定 |
🖼️ PART 2|Lightroom 整理與匯出
📥 STEP 1:匯入多張包圍對焦照片
- 將 RAW 檔匯入 Lightroom
- 分類包圍對焦照片
- 於底片欄選取同一系列照片(滑鼠左鍵點選第一張à按住鍵盤SHIFTà滑鼠選取最後一張)
- CTRL+N建立「集合」管理
- (例)建立「景深包圍」集合,加上顏色標籤
🎨 STEP 2:調整RAW檔、統一基本參數
- ✅ 調整其中一張(曝光、色溫、遮色片、鏡頭校正、曲線等)
- ✅ 選取全部 → 同步設定 → 應用相同調整到所有照片
- ✅ 確認色彩與曝光一致、檢查直方圖(避免後續合成不自然)
💾 STEP 3:匯出為 TIFF (另一個方法直接導入PS,請參考上一篇文章)
- 檔名可以自訂,建議編號如:focus_01、focus_02...
🧑💻 PART 3|Photoshop 景深合成流程
🧱 STEP 4:載入為圖層
- 打開Photoshop
→ 檔案 > 指令碼 > 將檔案載入堆疊
- 選擇剛剛匯出的
TIFF 檔,勾選自動對齊圖層,全部讀入單一文件中
🔧 STEP 5:建立群組一與修復群組
- 建立群組一:全選圖層 → 圖層 > 群組圖層(CTRL+G)
- 建立修復群組:選擇群組一,滑鼠右鍵 → 複製群組→更名為"修復"
🧠 STEP 6:自動混合圖層
- 選擇群組一 → 編輯 > 自動混合圖層
- 選擇「堆疊影像」(不要勾選「無縫色調與顏色」不要勾選「透明區域感知填色」)
- Photoshop
將自動建立遮色片,選擇各圖層銳利區域
✨ PART 4|手動修飾與輸出
🎨 STEP 7:檢查與修正遮色片
- 放大照片100%~200%檢視圖片
- 找出:過渡不自然、鬼影、邊緣異常位置
- 利用修復群組之相對應照片修復找出相對應照片,建立黑色遮色片(ALT+遮色片)
- 使用「筆刷工具 + 筆刷白色」進行修復(白色顯示\黑色隱藏)
- 修補過渡不自然、鬼影、邊緣異常處
技巧補充
🖼️ STEP 8:合併圖層 & 最終調整
- 蓋印圖層(ALT+CTRL+SHIFT+E)
- 蓋印可見圖層:放大檢視邊緣 → 裁切構圖
- 細部調整、汙點移除、柔化光線與遮色片+ALT細部銳化
- 輸出 JPG or
PSD 完成檔案
📌 技巧補充區
常見狀況 |
解法建議 |
物體移動導致鬼影 |
建議無風時拍攝, |
🌊 動態元素如水流 |
拍攝時需避開移動區,或拍攝後補拍一張慢速快門照片,最後使用該慢速快門照片曝光合搭配遮色片與筆刷替代水流區域 |
🧪 曝光略不同 |
使用M模式拍攝;使用A模式拍攝務必開啟曝光均一 在 Lightroom 同步處理曝光與白平衡,轉存前檢查每張照片的曝光值與直方圖是否一致 |
補充:
在Adobe Lightroom中,「集合」和「集合組合」的主要差異在於它們的功能和用途。 集合 主要是用來將相片歸類和組織,方便快速查找和管理,可以理解為資料夾的進階版,一個集合可以包含多張照片,而照片可以同時存在於多個集合中。 集合組合 則是用來將多個集合整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組織結構,方便管理多個集合的集合。
集合(Collections):
- 功能:
類似於傳統的資料夾,但更靈活,允許單張照片存在於多個集合中。
- 用途:
快速查找和管理照片,例如,可以建立「景深包圍 - 東北角1」、「景深包圍 - 彰濱」兩個集合,然後利用集合即可快速開啟。
- 建立方式:
可以手動建立新的集合,也可以將現有的相簿轉換為集合。
集合組合(Collection Sets):
- 功能: 將多個集合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更大的組織結構。
- 用途: 方便管理多個集合,例如,可以建立一個「景深包圍」的集合組合,然後將「景深包圍 - 東北角1」、「景深包圍 - 彰濱」等集合放入其中。
- 建立方式: 在「集合」面板中,可以選擇將多個集合組合起來,形成一個集合組合。
總結:
- 集合用於組織和管理單張照片。
- 集合組合用於組織和管理多個集合。
可以想像成,集合是細分的資料夾,而集合組合是更大的資料夾,用來包含多個細分的資料夾。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