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拍攝的裝備與攝影技巧
拍攝銀河應該準備哪些裝備?
🔈星空、銀河 建議的器材:
拍攝銀河除了相機以外最重要是一顆大光圈的廣角鏡頭,最基本需要用到16mm或17mm , 光圈f2.8或f4、光圈越大越好,有多廣帶多廣。有14mm以上的大光圈廣角鏡頭更好
- 相機:高ISO表現良好的機身
- 鏡頭:廣角鏡鏡頭,焦距愈廣、光圈越大越好
- 腳架:穩固、低角度的腳架更好(穩定&防風)
- 快門線:電子計時快門線尤佳
- 備用電池、吹球、拭鏡布
🔈鏡頭除霧帶 : HIGRACE智慧溫控除霧帶尤佳
因為溫差與低溫容易讓鏡頭起霧,千萬不要以為暖暖包可以幫您除溼防霧,暖暖包的保溫性不及於加熱除霧帶,要防霧除霧一定要用鏡頭除霧帶,行動電源也要記得帶上山!(行動電源建議購買小米行動電源3)!除霧帶是必備物品。建議使用有溫控功能的電子除霧帶,可以避免不夠熱或過熱,防止起霧還可節能。
🔈禦寒裝備 :
高山拍攝星軌請注意保暖!進入拍攝教學以前,提醒各位!就算是白天酷熱的夏天,高山夜裡的溫度是凍人的,攝影手套、防風面罩、保暖衣物都是重要的必備物品, 不要低估你的保暖衣服的重要性!尤其在高山上,日落前後的溫差高達10~20幾度,天黑後接近0度的環境非常人可以忍受。保暖衣物與你的相機器材一樣重要。你的裝備無法讓你克服環境低溫,你就無法把心思專注於拍照。在夏天白天別忘了帶個水壺與遮陽帽子;到了夜裡就算是夏天,請不要忘記手套,外套與毛帽。
- 夜裡山路黑暗,手電筒或頭燈也是攝影包裡的必備工具!
- 暖暖包、熱水、熱飲、保溫瓶、手電筒、頭燈或是拍攝用的補光燈
🔈其他注意事項: 盡量結伴同行,黑暗中互相照應
銀河拍攝技巧 大光圈、高iso、慢速快門
銀河拍攝: 大光圈、高iso、慢速快門。
星空的光線非常微弱,必須使用大光圈與高iso捕捉,而拍攝銀河的方法極為簡單,在15-30秒內曝光完成是極為重要的重點。
拍攝時建議建議使用M模式,使用光圈f2.8以上的大光圈鏡頭,加上極高的ISO(1600~6400),再以15-30秒左右曝光即可。
🔈星空500法則:快門速度 ≤ 500 ÷鏡頭拍攝焦距
拍攝星空是高ISO與慢快門曝光,由於地球自轉的緣故,星體在夜空中每小時位移15度,曝光時間過久,星點會有移動與拉長的感覺。我們可以透過「星空500法則」公式,計算不同焦段鏡頭適合的快門速度,來解決這個問題。
星空500法則是指拍攝星空時以「500」這個數值為基準,換算各種焦段鏡頭所適合的快門速度(這個焦距以等效全幅焦距為準)。以全畫幅相機裝置14mm超廣角鏡頭為例,500除以14mm鏡頭,換算結果是35.7秒;而16mm則是500除以16mm,其結果是31.25秒鐘的快門速度,餘此類推。只要小於這個數值的秒數即可有效防止星點因地球自轉,所造成的晃動與拉長。
- 常用範例(全畫幅)
- 24mm(使用全片幅機身):(500除以24mm=20.83)理想快門速度約為20秒
- 20mm(使用全片幅機身):(500除以20mm=25)理想快門速度約為25秒
- 16mm(使用全片幅機身):(500除以16mm=31.25)理想快門速度約為31秒
- 14mm(使用全片幅機身):(500除以14mm=35.7)理想快門速度約為35秒
- 常用範例(APS-C畫幅)
- 10mm(使用APS-C機身):10mm(APS-C)等效全幅焦距為 10mm×1.6=16mm,(500除以16mm=35.7)理想快門速度約為35秒
- 12mm(使用APS-C機身):12mm(APS-C)等效全幅焦距為 12mm×1.6=19.2mm,(500除以19.2mm=26.04)理想快門速度約為26秒
- 16mm(使用APS-C機身):16mm(APS-C)等效全幅焦距為 16mm×1.6=25.6mm,(500除以25.6mm=19.5)理想快門速度約為19秒
相機設定 對焦&曝光
建議一定摸熟相機的設定與按鈕位置,否則拍攝時手電筒照來照去會影響拍攝!由於拍攝星軌需要以長時間曝光,讓天上微弱的點點星光,得以留存在影像中。因此,相機腳架的穩定性極為重要,以及盡量固定電子快門線避免快門線敲打腳架造成振動!
1. 對焦(對焦技巧的幾種方法):
- 環境昏暗不好對焦,可以先把相機的對焦點對準「遠方」的燈光或是天空的月亮進行對焦。 對焦完成後請切到MF手動對焦,避免快門啟動時鏡頭又對焦而跑焦。
- 把鏡頭切到手動對焦MF,打相機的LiveView即時預覽功能,找尋天空中最大最亮的星星,透過LCD螢幕放大,放大數倍後進行對焦,一邊觀察螢幕一邊轉動對焦環,將畫面中的星點由鬆散轉到最扎實時,就完成了無限遠的對焦。(找到天空中最亮的那顆星星,按放大🔍➕號,把星點放大到最大,轉動對焦環到星點最小點時,就是對到無限遠位置!)
- 如果鏡頭上有表尺,那先切到MF,然後看著鏡頭表尺,把鏡頭焦聚轉到「無限遠符號∞」,其實就把焦點轉到鏡頭的無限遠處。
- 若相機本身不提供LiveView功能,建議利用鏡頭表尺,手動對焦時把鏡頭轉到無限遠∞處,先拍一張照片,檢查照片時按放大🔍照片到最大檢視是否已經準焦!如果沒有準焦,再往回轉一點點,再拍攝一張、再放大檢查照片。每拍完一張後,放大觀察是否準焦,若有誤差,就微調修正直到準焦才開始正式拍攝。
- 可以在出門前自己先做記號或是白天先對焦遠方的物體,檢查準焦後切到MF,使用不沾紙膠帶把對焦環與鏡身貼住, 如此鏡頭就對焦無限遠位置!
- 記得關閉機身與鏡頭的防手震功能!
- 對焦完成後可以使用紙膠帶或油漆膠帶固定對焦環,這個方法有2個好處:
- 避免操作相機或再次構圖時動到鏡頭改變對焦
- 裝置除霧帶時纏繞除霧帶而動到鏡頭而改變鏡頭對焦
如果照片過暗➡▶就再提高ISO值拍攝,直到照片符合您需要的曝光值。
如果照片過亮➡▶可降低ISO值(或)減少曝光秒數拍攝,直到照片符合您需要的曝光值。
3. 曝光值檢查:用最大光圈f 2.8、ISO 3200、快門30秒拍攝測光用照片,拍攝完成後,檢查拍攝照片的銀河亮度是否符合您所需要、銀河有無清晰;或是利用直方圖(參考文章:認識與了解曝光直方圖(Histogram),讓照片曝光更完美!)檢查照片亮度。
- 注意直方圖最左側是否呈現最高峰並貼近邊緣,如果是就代表畫面裡有太多黑色無法辨識的景物。如果整張照片過暗而且拍攝的銀河過於黯淡,建議使用更高的iso提高更高的感光度拍攝下一張照片,千萬不要使用更長的曝光時間來增加曝光值,因為超過30秒星空銀河會有拖曳現象。
- 在曝光30秒地原則下,要提高照片亮度一定要使用更高的ISO而不是延長拍攝時間,直到確認照片亮度合適,就可以利用該曝光值,作為拍攝銀河的曝光參數。
- 如果銀河亮度已經夠亮只有地景過於黑暗,可以考慮以下3種方法:
- 方法一:使用補光器材幫前景補光,補光時建議不要使用太強的直射光線,這種光束集中的光線常造成補光物體過曝!(補光時請注意有無旁人正在同時拍攝,注意攝影禮儀,使用補光先詢問是否可以補光)
- 方法二:使用黑卡技術增加地面的曝光時間。 假設ISO3200、F2.8時銀河的曝光是30秒剛好而地景過暗,切換拍攝模式到B快門ISO3200、F2.8,使用黑卡遮住天空,先讓地景曝光一部份時間,再來抽離黑卡、計數30秒後收起快門,如此就可以增加地景的亮度。
- 方法三:步驟一:拍攝地景,使用曝光補償先拍一張亮度足夠的地景,拍攝時黑卡遮住天空、搖晃黑卡,如此只讓地景曝光,地景亮度時間足夠時收取快門,照片的天空保持黑暗;步驟二:拍攝天空銀河,黑卡反過來只遮住地景不要遮到天空與銀河,曝光30秒只拍攝銀河。步驟三:使用機身疊圖功能(或是後續電腦軟體處理)選取這2張照片處理即可完成!
- 使用手電筒補光,建議使用一張白紙、衛生紙、塑膠袋或是白色拭鏡布包住燈源,使用此類較柔的光線補光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
4. 光圈越大、星點越大:謹記這點,千萬不要為了畫質而使用過小的光圈拍攝銀河,f2.8已經是拍銀河的最小光圈!(廣角鏡頭最大光圈是f4的朋友們,如果可以借到f2.8以上的鏡頭就去借,拍攝銀河題材光圈越大越好)
5. 白平衡:拍攝RAW檔可以後期再調整色溫與白平衡。夜間使用自動白平衡容易拍攝到畫面有些過黃,如果在意當場看到效果,拍攝時可以使用自訂K值,建議使用3200K~4000K,視拍攝的地點是否有光害以及其他色溫干擾調整,拍攝出你個人喜歡的色調即可。
6. 鏡頭如果不夠廣,可以使用接圖方法拍攝。
總結
- 銀河角度:
- 橫向銀河:春季到夏初(2~6月)東南方
- 斜向銀河:夏季(7~8月)東南方~南方
- 直立銀河:秋季(9~10月)南方~西南方
- 銀河升起時間:
- 二月大約03:30~04:30,銀河由東南方升起
- 三月大約01:30,銀河由東南方升起
- 四月大約23:00,銀河由東南方升起
- 五月大約21:30,銀河由東南方升起
- 六月底由19:30,銀河由東南方升起
- 七月起天黑即有銀河,銀河在接近子夜0:00落入地平線;8、9、10月起每個月分提早2小時結束。
- 廣角鏡鏡頭,焦距愈廣、光圈越大越好
- 腳架要穩固、低角度架設更好
- 高山拍攝與秋冬拍攝一定要防霧(加熱除霧帶),日月潭合歡山拍攝必備!
- 光圈越大、星點越大
- 大光圈、高iso、慢快門(快門:星空500法則)
- 星空500法則:快門≤500÷焦距;焦距愈廣、秒數越長;焦距愈長、秒數越短
- 廣角鏡曝光秒數最長以不超過30秒為原則,大光圈與30秒原則下,以提高iso增加曝光亮度、以降低iso或縮短快門減少曝光亮度
- 銀河時間表下載
- 銀河拍攝時間表
留言
張貼留言